投资备忘录:如何卖出?
日期:2021-10-09 14:26 / 编辑整理:富玺家族办公室
前言:买入是现金转换为资产的行为,是花钱的过程,是播种;卖出是资产转换回现金的行为,是收钱的过程,是收获。相对而言,花钱容易收钱难。买入是靠深入研究及逻辑判断来进行的,你有可能信誓旦旦的买入;但是卖出却需要克服贪婪和恐惧,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卖早了还是卖晚了,你很难满意的卖出。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本文尝试着对卖出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以作备忘。
一、卖出策略概要
卖出行为,实际上是资产转换为现金并实现利润或者减少损失的行为。卖出时候需要对该标的进行重估和逻辑思考,并且需要清单式的问自己几个问题:
二、已实现投资目标时,应该卖出
任何项目,在投资之前都应该对投资逻辑、期望目标进行描述,并写成投资报告或者备忘录。即便描述是朦胧的、概要的,都应该在投资下注尚未开始时书面记录下来,便于复盘总结以及为退出做准备。当然,更重要的是,防止“记忆偏差”(记住的都是自己英明神武的投资项目)。
比如,投资策略是赚低估的钱,策略中应该对估值进行预判,并且当估值修复至合理估值时,即视为不再低估而应该卖出。那么合理估值即为“投资策略所预设的目标价格”,一旦达到就可以卖出。当然,有的投资策略的核心逻辑是赚成长的钱,应该在成长逻辑被打破之前或者成长放缓之前卖出。套利策略之下,如果已经实现了预设目标,或者出现了重大问题导致根本无法实现套利,都应该及时卖出,而不应该进行“逻辑漂移”说服自己继续持有。比如,假设你年初判断黑石收购SOHO地产应该是高概率事件,于是做“并购套利”,结果被反垄断调查,最终套利失败。此时,应该坚决卖出,而不应该再找个理由说服自己(比如说SOHO被严重低估,分红不错等等)而继续持有。
三、核心投资逻辑发生变化时,应该卖出
在投资过程持续的时候,往往最初设定判断的投资逻辑中途会发生变化,此时应该先将标的坚决卖出、不要犹豫。然后基于新的、变化后的逻辑进行讨论决策,再决定是否买入以及买入的价格。如果基于变化后的逻辑判断根本不想买入,那么说明当初的坚决卖出是明智的。
我们大脑的基因遗传设置是风险厌恶型的,厌恶当下的损失,并且蒙蔽未来更大的损失。如果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且股价开始下跌时,直接卖出会让我们的大脑很痛苦。如果没有强制性纪律,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在侥幸和犹豫中继续持有,最终损失惨重。
本人最大的教训是腾讯音乐。去年四月份腾讯音乐10元附近时,我们做了充分研究写了投资报告,认为该标的护城河极深(70%以上的独家版权市场),其商业壁垒无人能打破,属于难得的“好生意”。但是今年7月上旬市场传言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因“经营者集中”拟强制要求腾讯音乐取消独家版权协议,并在下旬得到证实——相当于原来最重要的护城河被国家强制拆除,之前的投资逻辑会发生重大变化,理应立即卖出(至于说:在没有独家版权优势的情形下腾讯音乐仍然有经营优势,那是另外一个投资逻辑)。
复盘今年7月下旬(被取消独家版权是确定性信息)股价约为10元左右,而当下为7元左右。如果在逻辑发生变化时候立即清仓,那么就可以避免30%的损失。但是,我们因为各种因素干扰,比如认为“利空出尽”、“管理层正在通过各种努力修正”等等新的逻辑来安慰自己继续持有,这本质上是大脑“厌恶损失”的习惯在作怪。原来的核心逻辑一旦不在,应该立即卖出。至于说可能存在其他逻辑,那在程序上应该进行“先卖出,再讨论,再决定是否买入”的流程。
四、意识到自己犯错的时候,应该卖出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犯错基本上是确定性的。如果做出投资决定后,发现自己的认知不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决策错误,那么应该立即卖出,不应犹豫。但这是极度困难的事情,原因有三:
一是侥幸心理作祟,总是希望市场好的时候再卖出以减少损失,结果最终损失惨重;
二是难以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旦中途有出售记录就表明自己决策错误,这是反人性的;
三是“损失厌恶”心理作怪,导致行动一再延迟。
举例,本人在中国平安的投资策略中把中国平安作为“硬核资产”,进行了相当比例的配置,直至今年6月份发现中国平安根本不符合我们对于硬核资产的定义(寿险的经营难度很大),这个投资逻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但是从发现错误到卖出,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其实是侥幸心理导致了行为延迟,最终扩大了损失。
五、其他需要卖出的情形
投资标的的卖出,也存在一些其他情形。比如有些投资经理喜欢设置止损条件来规避极端情况。设定止损条件,一般是清醒状态下概率性的归纳总结,涵盖了整体市场风险、个股极端风险等条件。当触及止损的设定条件时候,应该无条件卖出。止损条件的设定,也会因管理资金属性的不同而进行差异化设定。一般私募基金会设定亏损至一定数额时候就触发强制性止损条件(比如30%);家族信托基金因为持有期限较长且持有大部分为硬核资产,故不会简单做类似设定,而会设定“原来的投资逻辑已经不在”作为卖出条件。多数情况下就硬核资产而言,我们反而设定了“越跌越买”的投资策略。
另外,当遇到更好的投资标的(相比之下期望值更加合算),也会卖出基于当下情况“不那么好”的标的,进行调仓。但在这个过程中,之前的买入价格以及账面盈亏往往对于交易行为有很大负面影响,比如说多数人都会凭直觉卖出有获利的标的(有愉悦感),而保留账面亏损的标的(损失厌恶),但是正确的做法是:就当下的价值和价格进行重新估算,如果忽略之前的持仓,当下让你重新下注,那么你会作何选择?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总之,相对买入而言,“如何卖出”是一个实践性更强且极具艺术性的工作,更加需要我们持续的归纳总结。另外,“懂得卖出的道理”和“有纪律性的让自己做到”还不是一回事,后者比前者要困难的多(知易行难)。往往问题并不出在懂与不懂,而是能否做到,这才是考验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核心点。
相关内容 Related
- 投后资讯|黑玉科学展现前10-17
- 为什么我们的财富总是被07-13
- 财富管理新视角:资产配07-13
- 走近硬科技 | 深圳站05-21
- 走近硬科技 | 深圳站05-21
热门内容 Top Content
- 爱迪生+韦尔奇的合体王传01-04
- ChatGPT有多风光,元宇宙就03-21
- 对话美国家办从业者:“11-23
- 投资一定是追求大格局上09-14
- 香港逆转新加坡有戏?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