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精神传承:我如烈火,燃烧生命

日期:2022-11-21 09:13 / 编辑整理:富玺家族办公室


我们希望邮简这种形式,能在精神文化宣传、精神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1892年11月16日,中国西南大地天府之国四川省乐山县的沙湾镇,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多年以后,中国爆发了五四青年运动。异国他乡寒窗苦读的年轻学子,站在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潮头,以熊熊烈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写下了一篇篇抨击黑暗、挣脱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集中体现五四时期提倡之科学、民主和自由时代精神的战斗诗词,振聋发聩。

这位饱学之士才华横溢,义无反顾、波澜壮阔地由此开启了他投身革命、投身他所热爱事业的辉煌一生,正如其《女神》诗集之名篇《天狗》中所宣示的一般,“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他,就是人民敬爱的伟大革命先辈——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翻译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1.16-1978.6.12)。

2022年11月16日上午,很多人自发汇聚到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街18号的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参加《郭沫若诞辰130周年》纪念邮简首发式活动。

郭老是“做学问的革命家”,站在时代前沿投身革命实践,积极参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革命事业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作为“学问家”,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在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甲金文释读、重要历史人物考论以及思想史、文学史、书法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革命家”,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日战争,领导过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以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身份,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前沿。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所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代代后辈们前进征途中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副总理还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第一所所长、《历史研究》召集人等职务,擘画了许多重大史学研究工作。正因为兼具学者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郭沫若的治学目的、学术风格和学术观点往往与职业学者有着鲜明的区别,独领风骚,高山仰止。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的文坛泰斗,“诗人革命家”不仅是郭沫若参与时代的方式,也是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视角。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指出:郭沫若“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与郭老有着非凡革命和诗友情谊的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在郭沫若诞辰130周年之际写下诗词,缅怀郭沫若同志革命奋斗的一生。“正义情怀上下求,人文贡献冠神州。凤凰浴火惊天地,屈子沉江赋一流。日月艰难争进步,春秋砥励起歌讴。风华老辈同怀念,学子万千颂不休。”

中国长城学会老兵方阵负责人孙惠军教授说:“作为晚辈,应该从郭老的一生学习和省悟到什么?本人认为应该学习他“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勤奋著作;特别是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紧密联系,始终站在革命洪流的前端,担当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诗歌、剧作、论文创作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时代精神”。

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上将李达之女李彤妍、叶挺将军后人叶莲委托的八一南昌起义将士陈昌后人陈龙狮;八一南昌起义将士李一氓后人李燕、八一南昌起义将士黄霖后人罗解难等分别发言,共同缅怀郭老,重温我们党和国家那段艰苦岁月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历史,表示继承先辈们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继续推进他们的伟大革命事业。

火箭军老兵、老兵方阵邮简发布平台负责人余滨谈到用纪念邮简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意义时谈到:“纪念邮简见证历史,见证情怀,就象一份可以直接邮寄的文摘报,信息量很大,方便手机扫码阅读,线上线下同步,适应时代要求,又有纪念收藏价值。花钱不多而传播效果很好”

无论是国家精神文化的传承还是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都是继承并光大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它可以在新的历史阶段,帮助我们吸取新时代所需的精髓,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我们国家社会乃至家庭的凝聚力。因此,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