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盟最近实施了新的电池管理法规,这是一个针对欧盟本地生产和进口电池的管理法规。这项法规包含三个强制性要求:电池护照、电池回收和碳足迹。
根据新电池法规,电池护照需要包含详细的信息,例如电池矿物来源、稀有金属含量和电池循环次数等。此外,电池厂商也要求回收废旧电池,并在新电池生产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最后,该法规要求提供电池从制造、使用到废弃等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信息。
新电池法规的要求比较严格,对电池厂商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锂电池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欧盟是重要的市场之一。然而,中国电池厂商要在短时间内满足欧盟的新要求并不容易。因此,欧盟新电池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贸易壁垒。
不过,与过去针对光伏行业的反倾销措施相比,新电池法更多地采用了一种渐进的方式。新法规给予了充足的缓冲时间,并且大部分强制性标准将于2025年年底生效。此外,该法规更注重制定标准和筛选准入的电池厂,以争夺顶层话语权。
对欧盟来说,新电池法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全面禁止中国电池,而是为本地电池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空间。
中国商务部对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表示关注。新电池法对中国锂电池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目前在外贸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3年1~7月,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370.45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2%,且在出口总额整体下滑5%的情况下,锂电池出口实现了49%的同比增长。同期,光是销往欧洲的锂电池,总金额就达到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9亿元)。然而,中国电池厂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欧盟的新要求。
根据新电池法规定,从2024年7月1日开始,电池厂必须向欧盟国家销售电池时提供详细的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和碳足迹等材料。这些要求对于中国电池厂商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并符合欧盟的标准。
如果到2026年仍无法提供完整的电池护照信息,中国锂电池可能面临无法出口到欧盟的风险。因此,中国电池企业面临着出海的压力。
然而,在欧洲建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建立电池工厂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技术人才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还需要面对当地社区、法规和政治等不确定因素。
新电池法的实施意味着中欧之间将出现话语权的争夺。中欧双方的电池行业标准、法规和监管难以统一,而且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接受对方的标准。中国电池企业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符合欧盟的标准,而欧盟也可能进一步制定电池标准,添加检测机构认证等要求,以限制中国电池企业的市场准入。
中国电池企业渴望出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电池产能过剩。中国电池产能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出海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在中国电池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和国产电动车的出海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和不错的性能,已经被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公司采用。此外,中国电动车的国际化也需要海外市场的配套供应,其中动力电池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会得到重点关注。
欧盟的新电池法对中国电池企业有影响,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其标准对每个电池企业都生效,因此所有企业在成本上都会面临相似的压力。事实上,中国电池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和改进来适应新的法规,并寻找出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