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前刷脸、后刷掌,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多

日期:2023-05-25 12:01 / 编辑整理:富玺家族办公室

7年前,支付宝在杭州向外界展示了其全新的刷脸支付技术“Smile to Pay”,而后人脸识别技术在近几年大范围运用于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

 

如今,与“刷脸”支付相辉映,“刷手”支付正式向人们走来。

 

5月21日,腾讯正式对外官宣微信“刷掌”支付。当天,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发布会在京举行,宣布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据腾讯介绍,乘客通过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

 

实际上, “刷掌”支付并不新鲜。过去几年,全球科技巨头以及多个机构纷纷在研究刷手支付类产品。早在3年前,亚马逊就已在测试和推广刷手支付技术。在亚马逊之前,一家名为“Sthaler”的英国公司早在2017年就推出静脉识别产品,将用户的手指静脉的生物信息和银行卡绑定,并移动手指头就能实现付款。此外,2018年1月,也有媒体报道,日本的信用卡公司JCB也开发了一款刷手支付技术,用户付款时通过手机的摄像头扫描手掌信息即可完成支付。

 

与刷脸支付相比,刷掌支付有哪些进步之处?

 

有人认为,“刷掌”支付中设备读取的是手掌中皮下的血管纹路,和指纹的表皮纹路识别相比,更安全,比刷脸支付更难以伪造;“刷掌支付出现,老百姓支付更加便捷了,手机没电也可以支付买东西、坐地铁、吃饭等。

 

对于刷掌支付,人们表示期待。不过,亦有不少人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而且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新风险的产生。

 

有人认为“脸、静脉、掌纹、虹膜、DNA这些信息都被记录后,作为个体,人的最后一道隐私屏障也被打破了。”“生物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如果泄露,后果严重。账户密码被盗尚且可以修改,掌纹信息被盗可能难以找回。

 

值得思考的是,不久的未来,“刷掌”支付是否将成为与“刷脸”支付相比肩的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大范围运用到金融领域,人们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性是否有了更大的隐患?